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苏区文化教育日益繁荣
来源:方志敏纪念馆  作者:方志敏纪念馆  浏览次数:9855

苏区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建设目的在于发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水平。苏区的文化建设包括义务教育、社会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红色歌谣、红色戏剧、美术、新闻出版等事业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彻底改变土地革命前山乡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的状况,使红色区域的群众享受到文化的好处。

履行义务教育

信江苏维埃政府《施政大纲》24 条中,有3 条涉及教育。政府内设教育委员会,具体负责文化教育事宜。政府首先抓住开办小学为重点的学校教育,1929 年秋季创办了第一所劳动小学,免费招收 7 岁至 15 岁的工农子弟入学,这是破天荒之举,开创了党对少年儿童实行义务教育的先河,是苏区红色教育建设事业中一项带有创造性的成就。随后,赣东北特委明确提出,要“建设城市的与乡村的免费学校”。1933 年 1 月,苏区 200 多所劳动小学也统一改名为列宁小学,6 月列宁小学学生达到 10105 人,1934 年苏区的列宁小学一度超过 300 所,确保了苏区适龄儿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

1931 年秋,为了充实师资,苏区创办了一所红色教员养成学校,简称红校。1933 年 1 月,红色教员养成学校改名为列宁师范学校,学员和班级都成倍增加。

重视发展全民性的社会教育

《施政大纲》提出“创办并发展社会教育”。苏区先后创办了党校、共产主义学校、军校和团校等,重点培养党、政、军、群各类干部;创办了培养师资的红色教员养成学校(列宁师范)和培养医务人员的红色医务学校。

1934 年春,横峰大源坞地方红军重伤医院院长张德华接到通知,因调动工作要到葛源省军区报到。就这样,在葛源的枫树坞,张德华第二次见到了方志敏!

“很好嘛,小张,你是我们苏区培养出来的红色医生。”方志敏连声赞叹。

“你这次到红十军卫生部主持工作,任重道远,要努力工作,把全军卫生工作搞好。据我了解,前一段时间部队中还有一些打摆子(疟疾)、屙痢(痢疾)的病人,我们不仅要设法治好他们的病,还要防病,减少疾病的发生。现在还有些伤病员随部队行动,这影响行军和作战。一时不能送往医院的,卫生部本身可抽调人力和药材没立一个疗养所,集中收容他们疗养,病治好后再回部队。要搞好同当地群众的鱼水关系,部队要注意讲卫生,不准随地大小便。要根据战时需要,加强卫生人员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战伤救治技术,特别是对重伤的救治,提高我军指战员的健康水平,就是增强我军的战斗力,多消灭敌人,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方志敏语速不快,但直指事情症结所在。张德华则把方主席的指示一字一句都记在本子上,这些使他在之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施政大纲》提出“创办职业学校”,“特别注意女子教育”。1931 年,创办女子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兴起,在苏区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施政大纲》提出“设立成人补习夜校,举行识字运动”。苏区为此创办“工农补习夜校”和“识字班”,开展全民性的扫盲运动。学员每人每天须认识 3 至 5 个字,认识 1000 字为一期,以 3 期认识 3000 字为目标。扎实有效的扫盲运动使 80% 以上的男女青壮年(含工农干部、红色战士)摆脱了文盲状态。

源于红色歌谣的苏区文化

苏区一经创立,贫苦农民分田分地,看到革命带来希望,他们由衷地唱出歌颂共产党和革命领袖的歌谣:

“湖塘塌塌岭,出了个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主义救穷人。”民谚《方志敏》反映了方志敏领导弋横暴动的胜利并广为流传。

“彭杰山,在我九区做巡官。巡官做得凶,枪毙了蒋家冬……”民谚《彭杰山》反映了弋阳九区暴动的贫苦农民酣畅淋漓的心情。

“九月廿四天,攻打横峰县,/红军来到城门边, 不到五更天……”苏区百姓自编自唱民谣《红军夜袭横峰城》,表达了对红军战士打胜仗的喜悦之情。

“红旗飘飘飞满天,方志敏来换了天,阴天变晴天,农民见了天,恶霸归了天, 白狗飞了天。”歌谣《红旗飞满天》,表达对苏维埃政权的满满赞誉。

“红军同志们!开得来,千千万万(笑呵啊)路上来(我的哥哥)......”《慰劳红军歌》描写了红军每到一处,妇女儿童就会成群结队地来慰劳、洗衣服、补衣服、送茶送饭的情景。

“谈谈苏区景呀,同志们听一听,苏区的幸福说也说不尽呀,工人末,天天有工做,农民末,有田分,生活好得紧呀。”民歌《苏区景》描述了赣东北的农民们在共产党领导之下,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了数千年来对农民的封建统治,平了债,分了田,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

活跃跃的红色戏剧、美术、新闻出版事业

红色戏剧是苏区文化建设中的一朵奇葩,始于 1929 年,演出内容注重政治性、思想性和鼓动性,更紧密配合党和苏维埃各项方针政策和中心工作的宣传。形式多样,主要有话剧、戏剧、活报剧、曲艺、歌舞、化装演讲(故事)等。

1932 年 9 月,苏区创办省苏维埃画室,负责《工农报》等各种报纸的美术专版、《青年实话》等各类刊物画的插图、各种书籍的美术封面及遍布苏区各个乡村的文字传单配画的漫画,墙上的宣传壁画和标语。

1929 年,信江特委和信江苏维埃成立,就分别设立了党报委员会和革命印刷局。从 1931 年初开始,苏区的新闻事业迅速发展,党、政、军、群都办有自己的机关报刊。党的特委、省委相继主编了《红旗》《支部生活》《突击》等刊物。其中,《工农报》是苏区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

在革命前,苏区和全国其他广大农村地区一样,是没有出版业的。苏区建立后,非常重视出版事业,出版的书刊种类很多,有供各类学校使用的教材与课本:军事教材《指挥必读的作战纲要》,医学教材《外科》,小学课本《儿童读本》,夜校课本《工农读本》《识字课本》等;有供干部群众学习用的宣传材料《政治常识》《宣传大纲》等;有供对白区、白军开展宣传的小册子《不要相信国民党的鬼话》《劳苦群众的出路》《红军与白军》等;有文艺、美术工作者编辑的作品集《红光在前》《歌曲》《画刊》等;还有各种报纸、杂志。



网站首页    |     方志敏生平    |    资讯中心    |    党的建设    |   红色景点    |     历史文化    |     追念伟人
Copyright © 2013 上饶市方志敏革命旧址管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或镜像
联系方式: 0793-8213935 5883171 通讯地址: 上饶市信州区锦绣路2号广信大厦B栋14栋
工信部备案号:赣ICP备2023008767号-1   |    赣公网安备 361102020004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