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上海市建设中学“方志敏班”部分老校友座谈会召开
来源:方志敏纪念馆  作者:方志敏纪念馆  浏览次数:2612

上海市杨浦区建设中学校史上有个“方志敏班”。为了抢救关于“方志敏班”命名的背景、经过和影响等相关史料,以及获取相应的音像资料,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通过调访,终于在2005年10月初与“方志敏班”老校友取得了联系,后在杨浦区政府和建设中学的支持下,由方志敏研究会策划的上海市建设中学“方志敏班”(53届高中)部分校友座谈会如愿于11月26日上午在建设中学小会议室召开。

    该座谈会由建设中学副校长殷春蕾老师主持。参加座谈会的“方志敏班”老校友庄慕德、周德庆、王雅君、郁招根、杨国康、陈春华、全国勇等7人。方志敏研究会的秘书长、方志敏烈士孙女方丽娜等两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作为中心发言人复旦大学教授周德庆仔细地回顾了1952年高二年级这个班命名“方志敏班”的背景和经过。他说,我们新中国初的青年学生普遍思想进步,具有饱满的政治热情,非常崇拜爱国英雄,敬仰革命烈士,校园里各个班级都开展了向英雄模范学习的热潮,有的突出学习本地区烈士王孝和,有的突出学习方志敏、赵一曼、谢晋元等英烈,也有的开展向苏联模范青年卓娅(〈卓娅与舒拉〉的主人公)学习。

    1952年6月下旬的一天,高二班级集中学习。不知是谁安排了一位朗诵水平高,普通话又很标准的女语文教师朗读新出版的烈士狱中遗著《可爱的中国》。这位教师读得十分投入、动情,学生听了也格外亲切,深受感动……

    周教授讲到这里,也情不禁地翻动手中的〈可爱的中国〉书页,“我记得老师最后朗读的这是一段”,说着,他模仿着朗读起来:“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亡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周教授已记不起这位语文教师的姓名,后来大家一边回忆,一边议论,相互启发,沉睡已久的往事渐渐变得清晰起来,最后大家确认这位语文教师就是王淑君。

    就在那次王老师朗读〈可爱的中国〉后,全班同学开展向方志敏学习的热情陡然高涨,并体现在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同学们积极报名参军参干,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岗位上去,全班约40名同学,就有5人被批准参军事干校,走向新的生活征程。留下的同学为将来建设新中国而刻苦学习亦蔚然成风,不少同学热情申请入党入团。

    学校领导看到高二班级在向英雄烈士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自然十分欣喜。为了鼓励和支持同学们的积极性,就在王老师朗读《可爱的中国》(约6月23日)数日后校长沈延国等便决定将高二年级命名为“方志敏班”,还亲笔题写了班名。

    周教授发言后,庄慕德等若干校友都作了很好的补充,或印证,或修政周教授所讲叙内容中的某些细节。座谈会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方志敏研究会秘书长方丽娜在听了“老校友”们的座谈后,表示自己很受感动和教育。接着,她向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后来,她代表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向上海市建设中学“方志敏班”的老校友们,向新中国第一批〈可爱的中国〉热心读者,表示诚挚的敬意;向支持举办座谈会的建设中学表示衷心感谢。

    建设中学的殷校长为座谈会做了总结。她表示,学校要将座谈中所提供的一些新的很生动的史料加以整理,补充到校史校志中去,让“方志敏班”永远成为建设中学校史中光辉而荣耀的一页。



网站首页    |     方志敏生平    |    资讯中心    |    党的建设    |   红色景点    |     历史文化    |     追念伟人
Copyright © 2013 上饶市方志敏革命旧址管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或镜像
联系方式: 0793-8213935 5883171 通讯地址: 上饶市信州区锦绣路2号广信大厦B栋14栋
工信部备案号:赣ICP备2023008767号-1   |    赣公网安备 36110202000420号